不論是箱體尺寸、箱體板材或是打擊面板厚度,這些所影響的是cajon本質上的音響特性,也就是說改變木箱敲起來的聲音,而小鼓響線或吉它弦的加入,使得cajon在原有質樸音響之中又多了一些變化效果,也讓cajon更往現代樂器靠攏。

      雖然說小鼓響線與吉它弦都是用來製造音響效果,但在聲音表現上,這二者有著明顯不同的差異,吉它弦偏於柔軟,效果音量小,效果音響較為細碎綿長,而小鼓響 線相對起來就比較具有爆發力的感覺,效果音明顯,乾淨利落,也就是因為如此,老巴比偏好使用小鼓響線製作cajon。

      話雖如此,但這並不代表著使用小鼓響線就能夠輕易的展現出應有的小鼓效果,要知道原因就必須先瞭解cajon小鼓效果的產生原理。在cajon上產生小鼓 聲音效果主要是藉由手掌敲擊打擊面板的衝擊力,將緊靠在打擊面板後方的小鼓響線瞬間彈離木板,再由響線本身的彈性將響線彈回撞擊木板而產生,這整個過程可 能只有幾十分之一秒甚至百分之一秒,所以,小鼓響線其實在一般的情況下就是採用 "抵住" 的方式靠在打擊面板上。

      看似簡單的一個抵住的動作,老巴比曾花了一段時間試,那個扺住的力道如果過緊,在敲擊面板時,可能必須施以較大的力量才會出現些許效果,可能甚至沒有任何 效果;反之,抵住面板的力道不足,無法使響線緊靠在面板上時,敲擊的力量也無法順利的傳送到響線上,更別提有效果,稍好一些的情況是,小鼓效果存在,但是 在敲擊低音部分時也會帶有明顯的 "喳喳" 聲音,讓低音與小鼓聲不易分辨。

      當然,在同一片打擊面板上敲擊,本來就很難避免受到影響,如何優化小鼓響線的擺設,使敲擊低音部分時,帶有最小或甚至沒有小鼓效果,會是下一個試驗的方向。

      另一個與力道有關的因素是小鼓響線本身,而這個因素也著實影響了響線與面板的角度、距離,在我的第一個cjaon使用的響線是屬於比較低檔次的產品,普通百來塊的小鼓響線,就是那種銀色的普通響線,在經過數次的調整之後,取得一個比較合適的角度與距離後固定下來,在後來的cajon製作上想依樣畫葫蘆,卻 發現聲音完全不同,甚至沒有了效果,幾經試驗,最後才發現新的響線在質地上比舊響線稍軟,依照原來的角度與距離設置時,完全得不到應有的 "抵抗力度",響線也無法順利被彈起,更沒有力道彈回打擊面板上了,理所當然就沒有效果,這是在換響線之前完全沒想到的問題,但也是一次十分寶貴的經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巴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