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鼓 (7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自除夕上傳了 "鼓的演進 (三)" 之後,至今已有三週沒有更新內容,一方面是在年前換了新的工作,又恢復之前忙碌的生活,另一方面是整理一些資料,包含鼓及cajon的國外資料,打算陸陸續續的翻譯並放上來,也學習著打譜,把這些資料裡的譜重新做一次,這樣子比較清楚也不至於造成一些出版品權力上的問題。

老巴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同此時間,有些鼓手對於大鼓踏板附帶銅鈸槌的產品失去興趣,於是興起了單獨使用左腳操控鈸的想法,踏鈸 (Hi-Hat) 的概念於焉誕生。此時發展出由二片嵌上了銅鈸的木板,加上彈簧及鉸鏈固定的產品,由於它的設計很像鞋子,因此人們暱稱為「雪鞋」 (Snowshoe) ,鼓手可利用左腳的踩踏讓二片銅鈸閉合敲擊,這是踏鈸最早的雛型。

老巴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踏板發展初期,由於結構複雜,使得踏板並不利於移動使用,到了西元1905至1915年間這個階段,基於鼓手對於器材移動的需求,許多踏板廠商均朝向小型化設計,讓鼓手可輕鬆的將踏板帶著走。在此期間也有廠商開發出用腳尖敲擊大鼓,用腳跟敲擊固定於大鼓上方的二片鈸的踏板,但也因為操作上十分不便,這些產品在短期內就遭淘汰了。

老巴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鼓是一種十分古老的樂器,而且中外皆然,舉凡在各種不同型態的音樂或戲曲中都少不了鼓,其差別在於鼓的樣式、音色、大小、組合….等等的差異,而且在不同的時代也有著不同的演化。

老巴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踩擊訓練

老巴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腳部基礎肌肉訓練

老巴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階訓練

老巴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傳統握法

老巴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指肌肉訓練

老巴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階訓練

老巴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謂「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凡事若要能上得了檯面,必定有番苦練,這也就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道理。

老巴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習打鼓,我曾求教於三位老師 ─ 劉子廷、黃瑞豐及陳慧明,但嚴格來說真正拜師只有劉子廷及陳慧明,我只上過黃老師的幾次研習課程,數面之緣及請益,因此還算不上是黃老師的學生。

老巴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自大二那年開始學鼓,至今算算已經超過二十五個年頭,扳扳指頭,身上四肢還不夠算;從學校畢業、退伍之後,工作的壓力讓練鼓也步上了習字相同的命運,斷斷續續,登不上檯面,卻也不願意放棄。

老巴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